没有司仪的创意婚礼 伴娘可以去吗
非物质文化遗产婚礼流程?
喜娘习俗,是发端于闽侯县及福州地区婚俗中的一种传统礼仪习俗。主持这一仪式的司仪为中年女姓成员,民间俗称“喜娘”。喜娘在婚礼中的作用是多方面的,如参与从议婚之初的纳***、问名、纳吉(又称过文定)、纳徵(又称过大礼)、请期(又称乞日)、亲迎(或迎亲)等“六礼”过程。以及主持传统婚礼流程中的布置喜堂、迎娶新娘、登门接亲、新娘进门、捧进斗灯、喜童滚床、拜堂成亲、拜见仪式、十碗礼仪、添丁开桶、大摆喜宴、洞房花烛等环节,直至大婚礼成。其于仪礼过程中具有媒妁、司仪、伴娘等多重身份,于婚礼中充当重要角色作用。其行为成为民间约成俗成的一种仪式性习俗。闽侯县喜娘习俗的表现形式是以喜娘(伴房嬷)在民间婚礼中主持婚庆大典,主要集中在上街、竹岐等乡镇,并辐射到长乐市、宁德市等地。其中以上街镇的“陈氏三姐妹”最具代表性。
喜娘习俗,原先为个人行为,因受社会欢迎,从清末以来在闽侯(即福州)地区形成一种风气,并流行开来。其中部分有影响者,通过口传心授的方式教给自己的后代,甚至收徒传艺,使之成为一种社会职业。此习俗虽于上世纪50年代一度中断,但于90年改革开放时得以恢复,并一直延续到今。
喜娘习俗,在当代婚礼中不但没有消失,而且在一代代的传承中,其原因在于人们在感受生活现代化的同时,对于古老的传统文明依然有依恋之情,传统习俗与现代化的融合会给人们带来更多的乐趣。不仅在福州八县婚礼中,而且在省会城市福州的各大五星级酒店举办的大型高端婚礼中,也活跃着她们的身影。目前在福州地区,从事喜娘这一职业的有2000余人,在闽侯县从事喜娘的就有千余人。形式多样,门类繁杂,福州地区婚庆习俗各有不同,随着时代的发展,地域的扩展,闽侯喜娘在婚庆的形式上也因人而异、因地而异、入乡随俗、因地制宜。机动灵活,即兴发挥。成为当代民间习俗亮丽的一道风景线。
关于这个问题,非物质文化遗产婚礼流程因地区和民族的不同而有所差异,下面是一个大致的流程:
2. 迎亲:新郎方在婚礼当天前往新娘家中迎接新娘,通常会有喜庆音乐和热闹的气氛。
3. 迎宾:迎亲队伍到达新郎家后,会有迎宾仪式,主持人会为新娘、新郎和嘉宾介绍亲友和婚礼流程。
5. 婚礼仪式:根据地区和民族的不同,婚礼仪式可能包括拜堂、簇拜、拜天地、拜祖先等环节。
6. 宴席:婚礼仪式结束后,会有宴席,亲友们会为新人送上祝福和礼物。
7. 洞房:晚上,新人进入洞房,通常会有亲友闹洞房的环节,表达对新人的祝福和喜庆。
以上是一个大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婚礼流程,不同地区和民族的细节和环节可能会有所不同。
女方父母不到场的婚礼流程?
以下是一般情况下的流程:
2. 开场:主持人宣布婚礼开始,介绍新郎、新娘及伴娘、伴郎入场。
3. 婚誓:新人在主持人的带领下进行婚誓。
4. 交换戒指:新人互相交换戒指,表示彼此的承诺和爱意。
6. 敬酒:新人向来宾敬酒,表达感激之情。
8. 吻别:新人在主持人的宣布下,亲吻对方,以示喜悦和庆祝。
9. 首舞:新人进行首舞,并邀请父母、嘉宾参与。
[免责声明]本文来源于网络,不代表本站立场,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,请联系邮箱:83115484@qq.com,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,保证您的权利。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ctlkw.com/post/1026.html发布于 04-24